?2018年10月18日上午9:53,深圳某電子公司的研發(fā)部張工氣喘噓噓的跑來給我講:“鄧老師,我們上午10點有一個關于A產品研發(fā)項目方案評審會,邀請你參加下,沒問題的話,我去通知其他人了!”, 于是,我來到會議室參加了1個半小時的評審,過程中發(fā)現有4位代表遲到,有兩位代表沒有到,有三位代表派了下屬參加,有6次手機響,過程中大家一邊看圖一邊提了幾個不痛不癢的問題,沒有人做會議記錄 ,大家不發(fā)言會議就結束。 結束后我問張工“開這會有什么意義?“,他回答“公司要求要開評審的,他們都填了會議簽到表,說明我組織了。”
回到辦公室,張工跑過來又補充了一句“我來公司7-8年了,都這么評的,其他人也是這么評的啊。” “那好,既然開會,那我們得搞清楚開會的目的是啥”,張工自信的說“我搞研發(fā)這么多年了,評審很重要呢,這個我清楚得很,有這幾個目的:
? 及時發(fā)現設計中欠考慮的方面及其原因;
? 盡早發(fā)現失誤,避免前期隱藏的缺陷無法糾正或者被迫耗費巨大的人力、物力和時間才能糾正;
? 確??蛻舻囊蠖荚谠O計中考慮到;
? 明確風險,可以提前應對。
我說:“厲害啊,不虧是資歷深工程師,搞得這么清楚,那么,這些目的達到了沒?”,張工不好意思的說:“好像沒有哦!”。
評審會為什么會成這樣呢,一般來講,有這幾個方面的因素:
? 沒有評審計劃,想起了或被上級要求了就組織;
? 組織者與參與者都沒有準備,臨時熟悉資料,甚至有些代表都不知道有這個項目;
? 評審自由發(fā)揮,沒有檢查清單;
? 組織者控場能力弱,成為了“閑聊會,扯皮會”。
既然評審會這么重要(基本上每家公司都在做),那么,怎么組織才有效呢?
1提前策劃
組織者應按評審計劃提前準備評審材料,如規(guī)定的文檔模板,自評完成的評審要素表,圖紙等,并將材料提前發(fā)給各評審代表,以讓代表有時間考慮。
2明確責任
評審過程需要有人負責,一般來講系統(tǒng)工程師是技術指導者,PQA是過程主持人, PDT核心組成員反映部門問題,代表本領域提出專業(yè)意見,并代表功能部門承擔責任,項目領導以業(yè)務需要為出發(fā)點對技術問題做決策。
3要點整理
評審要素結構化,將評審要點整理成結構化的清單,避免評審過程中天馬行空,沒有主線。
4評審記錄
評審結束后,要有評審記錄以及評審結論,是通過還是不通過,還是帶風險通過,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。